新闻中心

以专业服务与客户满意度的最高境界为目标而不懈努力

你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青岛:优质公共法律服务解民忧暖民心

发布时间:2023-03-29 10:13:30    阅读量:

  雷竞技raybet官网入口今年3月20日,第六届“法治政府奖”落下帷幕,“青岛市司法局探索建立‘1+1+N’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新机制”,从218个参评项目中脱颖而出,成为15个获奖项目之一。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荣获“法治政府奖”,是山东省青岛市在推进覆盖全民、城乡一体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中踔厉奋发、争创一流的生动剪影。

  近年来,青岛市在全面打造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巩固完善公共法律服务四级体系、三大平台的基础上,在山东省率先出台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考核标准,创新推出法律援助“全域受理、全域指派”一体服务、“胶东五市跨城通办”,畅通7×24小时全天候12348法律服务热线,探索“全市举力、全面统筹、全民共享”公共法律服务途径,人民群众在公共法律服务中的获得感显著提升。

  “持续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融合发展,构建市、区(市)、镇街、村居四级平台体系,制定囊括法治宣传、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四大服务种类53项服务事项的法律服务事项清单……”

  9月6日下午,青岛市司法局局长万振东走进“民生在线”直播室,围绕“以优质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 助力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题,与网民在线交流,列举出一条条实实在在的举措。

  这些举措的实施,展示出青岛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正沿着全覆盖、全时空、便民化、均等化道路不断拓展、延伸。

  《法治日报》记者了解到,2016年以来,围绕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青岛市创新理念,“佳作”不断。

  2016年,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青岛市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设指导标准》,指导市、区(市)两级有序展开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并逐步向镇街、村居辐射,探索构建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全覆盖格局。

  2017年,全国首届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黄岛)研讨会在青岛召开。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青岛市不断丰富思路措施,推动全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在更高层次上实现新跨越。

  2021年,出台《青岛市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服务清单》,将各级实体平台提供的服务项目、服务内容、服务获取方式、服务提供主体、依据等事项一一列明。

  同年,创新出台《关于试点设立公共法律服务分中心工作的实施方案》,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分中心试运行以来,共接待群众7万余人次,办理各类法律服务事项两万余件,解决了一系列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2022年,印发《青岛市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规范》,通过统一建设标准和服务事项,在名称标识、基础设施、功能设置、队伍建设、制度建设、业务开展等方面全面实现规范化。

  截至2022年9月,青岛已建成设置8个便民窗口、实行“一站式”服务的市级综合性公共法律服务大厅,在10个区(市)均建立了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在139个镇街建立了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1469个社区建立了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四级实体平台年均接待服务群众90万余人次,为群众提供各类法律服务事项8万余件次。

  筑牢首道防线月,消费者姜某在一家古玩店花费30余万元购买了一枚祖母绿戒指,随后委托青岛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进行鉴定。经专家和专业仪器检测,确定该戒指的祖母绿为添加人工色素的赝品。市消保委立即联系了经营者,经过多次调解,经营者按照姜某的要求办理了退货。

  荣获第六届“法治政府奖”的“1+1+N”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新机制,即是在整合司法行政职能和业务资源的基础上,在所有新型社区全部建成1个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配置1名法律顾问,组建土地纠纷、邻里纠纷、物业纠纷、治安纠纷等N个调解小组,推进服务群众阵地前移,精准投放,将法律服务资源真正送进社区、送到家门、送到百姓身边的社会治理创新实践。

  青岛市司法局副局长刘春颖告诉记者,目前,“涉诉涉法信访值班及代理申诉律师库”已经涵盖56家律师事务所、219名专家型律师。值班律师在市中级人民法院累计接待法律咨询6000余人次,律师提出意见书500余件,提供法律援助或免费代理案件300余件,导入法律程序涉诉信访案件700余件,实质性化解信访纠纷2000余件,收到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姜东,山东省代表、青岛市姜东调解工作室主任。2016年3月,姜东首次参与棚户区改造纠纷调处,此项目涉及居民1600余户,其中产权人去世达207户,占总户数12%;同时还涉及公房出售,铁路房屋产权不明等问题,情况错综复杂,成为影响征收进度最主要的因素。姜东深入拆迁户中讲理讲情,用心用力做好调解,40天有效化解了165起产权继承等方面的矛盾纠纷。

  多年来,姜东坚持扎根基层一线,用自己的法律专业知识为百姓免费提供法律帮助,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5000余起,直接服务上万人。每到过年,不少在他调解下化解纠纷的当事人都会给他发来拜年信息,再说上几句感谢的话。每当这时,姜东心里就乐开了花,“看到自己的行动,给群众带去实实在在的好处,就觉得自己做的事特值”。

  “感谢法律援助中心,让我这么方便地请到免费律师,为我老伴讨回了公道。”前不久,70多岁的王某来到青岛胶州市法律援助中心,眼含泪花对中心工作人员表达谢意。

  2021年,青岛市立足市域内法律援助资源统筹利用,推出法律援助“全域受理、全域指派”一体化服务机制,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务。该机制打破法律援助案件受理审批管辖限制,全市法律援助机构通过相互委托受理、审查、指派,实现在青岛市域内不区分案件管辖;打破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承办援助案件的区域限制,组建全市共享法律援助承办团队,赋予申请人在全市范围内“点援”律师的权利,同时设立129家律师所、法律服务所法律援助受理点,群众可以就近直接向受理点申请法律援助。

  青岛市司法局副局级干部丁兆伦介绍,群众通过12348热线进行法律咨询后,如果有调解需求,热线值班律师会将案件直接转到调解系统,热线调解员会根据调解工作流程,审查系统内的调解信息,电话联系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调解工作结束后,调解员还会定期对当事人进行回访,若当事人不按约履行,调解员会继续跟踪调解。今年以来,群众通过热线%。

  据了解,“12348热线+人民调解”纠纷化解系统具备智能拓展功能,可根据每位调解员的专业特长和执业经验等“匹配”案件,因事制宜地为申请人提供更为精准的调解服务,由专业调解员线上答疑解惑、理清关系、分清责任,同时结合当事人的现实状况,依法提出调解方案,减少双方诉累,在拓宽为民服务领域、预防纠纷、化解矛盾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优势和作用。

  1999年,青岛市面向公众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服务的公益性专线法律服务专线余年来,平台经历几次升级换代,从原来的仅在工作日受理电话咨询,发展到现在包含公证服务、司法鉴定、商事仲裁等8大板块咨询服务功能,可以全年365天、每天24小时面向公众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服务,推动实现了“群众一个电话问清法律服务所有事”。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万人次以上。

  2019年7月,青岛市在全国创新推出“政府购买法律服务督促惠企政策落实”举措,梳理惠企政策9000余项,免费为市场主体进行政策解读、法律宣讲,并提供基础性法律服务。该举措被评为山东省“2020年度法治建设十大典型案例”之一、青岛市2019年“十大制度创新成果”之一和“2021年度法治为民十件实事”之一。

  2021年6月,青岛市在山东省率先搭建的市级移动端场景化法律服务平台——“青岛法治资源地图”正式上线。系统整合全市法律服务、法律援助、惠企律师、“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等公共法律服务资源,通过“青岛司法”微信公众号和门户网站一键直联,实现了全市公共法律服务资源的“全景”展示、智能推送等,为广大群众和企业提供更便捷、更经济、更及时的“指尖式”贴身服务,精准构建了“半小时”公共法律服务圈,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在山东省率先试点将法治教育课程纳入中小学“第一课堂”,每年12月4日在全市100万名中小学生中开展“宪法在我心中”晨诵活动;在村居常态化开展“法律护农”“送法进村庄”“送法进社区”等普法活动;在企业广泛开展“企业普法大讲堂”活动,将老年人、残疾益保障法律法规纳入普法责任清单,强化特殊人群权益保障……通过这些举措,青岛市公共法律服务影响力、知晓面不断扩大。

  “中央《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22年,基本形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司法部印发的《全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21-2025年)》明确,到2035年,基本形成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目标相适应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青岛市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制度建设为统揽,努力创造公共法律服务精品,提升公共法律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不断满足社会多层次、多领域、个性化的公共法律服务需求,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万振东说。